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  |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热点查询:潞城潞城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潞城要闻

一路风景满目生机

——潞城区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为引擎助力产业振兴

 时间:2025-05-28 08:12       大    中    小      来源: 潞城新闻中心

    初夏时节,微风不燥。蜿蜒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如一条彩色丝带,串联起潞城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

这条路拂过潞城海拔最高处云崖山的云缠雾绕,穿过店上镇文王山景区至八路军总部北村旧址的历史烟云,也掠过潞水走廊店上至辛安泉镇的山水美景。

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从昔日“脏乱差”,到如今“绿富美”;从传统单一的农业生产,到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潞城区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山水开路 串起乡村旅游美丽路

从潞城区主城区驶出,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一路向东,便来到辛安泉镇的西流南村。

青山绿水抱古寨,淳朴乡村嵌田园。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河,是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潞城“古八景”之“西流晚渡”就在此地。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贯通,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区域交通条件,更为沿线乡村带来了发展机遇。西流南村抢机遇、借东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修建晚渡风情慢生活体验园,包含餐厅、民宿、文创产品展销厅等基础设施,主打“乡村怀旧”品牌,与该村文昌阁、民俗文化广场依次而建,有力提升了该村的旅游承载力。文创产品展销厅里,木雕、布老虎、手工鞋垫,一件件充满传统特色的手工艺品整齐地摆放在展台上,既能让游客观赏,也可以作为工艺品进行销售。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庆祥说:“西流南村是水资源保护重点区域,不适合发展养殖业和工业,但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淳朴的乡风民风,是我们推进乡村振兴的底气,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则助我们乘风而起。”

路通畅,销路旺。西流南村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做好“精深加工”文章。利用山地种植红薯、核桃、芝麻、花生、辣椒等,产品口碑好、销量大。同时,筹资新建一座占地560平方米的标准化加工厂,对当地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增加就业岗位。

如今的西流南村,依托潞城区旅游慢道的交通优势,发掘生态资源,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彩灯文化艺术节、桃花会、红色文艺轻骑兵演出、“潞城鼓乐”文化展演、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展销会……村里连年举办主题丰富的节庆活动,吸引远道而来的游客赏田园风光、看民俗表演、尝特色美食、享乡村生活。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潞城区坚持“以路兴产、以产带富”,实现一条路串起一片景、带富一方人。

数字赋能 激活特色农业创新路

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行至云崖山,就到了潞城海拔最高处,这里,有潞城智慧农业的“领头羊”——山西云岩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我们在这里种植大葱有3年多时间,大葱的品质、产量都能得到保证。这些年丰收的诀窍,得益于我们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随时监测土壤墒情、气候情况。”公司负责人宋建军口中的智能系统,是潞华街道张家河村智慧农业产业园的技术核心。在田间智能监测设备区,虫情测报仪、农作物长势监测设备、智能气象环境监测设备、智能土壤环境监测设备一应俱全。

张家河村曾是云崖山间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村里有好东西,就是运不出去。如今,张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曹云喜已是喜笑颜开:“这公路一通,跟打通了任督二脉似的。村里建起了张家河智慧农业产业园,现在每天都有大货车把园里的农产品往外运。云岩山种植基地的大葱,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特产。”

道路延展出发展方向,科技“铺就”创新通途。科技赋能让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迎刃而解,同时也让农民收益不稳定、农产品安全没保障成为过去式。这种精准农业模式不仅降低了农药使用量,还显著提升了“潞城大葱”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山西云岩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只是潞城区引进数字新技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一个缩影。潞城区以高标准农田整区推进为契机,搭建起独特的“1+6”数字农业云平台,构成农业数字化发展核心框架。

如今,科技不仅体现在生产环节,也延伸到潞城区特色农产品的品质提升和品牌建设中。依托万亩大葱种植基地,把“潞城大葱”品牌做大做强,实现“四季有葱”“全产业链”发展规模化经营;辛安泉镇南流村种植的水稻,让当地村民赚得盆满钵盈;在史回镇特色农业种植基地,香菇个大朵圆,年销售收入达到3000万元,解决周边村100多人就业;试验成功的冬播谷,更是告别了一年一收的传统模式,让旱平地变“沃土地”。

赓续传承 照亮文旅融合富民路

乐游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旅程,不仅是一场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次心灵洗礼。

汽车行至潞城区西部的文王山脚下,美丽村庄北村映入眼帘。1938年10月,八路军总部同中共中央北方局曾在店上镇北村驻扎256天,带领太行儿女掀起抗日热潮。如今,八路军总部北村旧址纪念馆内重新规划布展,统一培训讲解员,以崭新的姿态、全新的面貌向公众免费开放。

“展柜里这把驳壳枪,就是当年爷爷埋在地窖的。”纪念馆内,讲解员小刘深情地讲述着展品的背后故事,引得众多游客驻足聆听。

VR实景体验区里,孩子们戴着设备惊呼,历史在科技中鲜活重生。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不仅让游客深刻感受到革命历史的厚重,也为北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红色旅游已成为北村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带动周边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店上镇北村立足村情和资源禀赋,用足用好政策红利,依托红色资源着重发展文旅产业,打造红色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开辟红色文化产、学、研一体化体验式旅游模式,推动农业文旅融合发展。同时通过引企入村,盘活资源,将闲置资产转化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形成以企带村、互惠互利的发展新格局。

“潞城区红色研学教育基地具备150人住宿、300余人就餐培训的条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党史学习教育等,培训方式以场地学习与实地观摩相结合,基地的建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北村支委成员郭鑫表示。

如今,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北村,一手依托红色资源抓文旅融合发展,一手立足当地特色打造农特产品品牌,村庄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产业布局在“路”上,经济发展在“路”上,幸福生活在“路”上。

看这路,在沃野田畴间延伸,为乡村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5月25日《长治日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