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24 16:47 大 中 小 来源: 潞城新闻中心
长治市潞城区万亩大葱喜获丰收
“学用‘千万工程’、礼赞丰收中国”长治市潞城区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现场
神头村神头之战遗址公园
张家河村智慧农业产业园
西流北村村容村貌
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的黄池村全貌
宜居宜游的南流村
寨上村以黄色为基调,发挥农耕文化园、潞州府老陈醋和紧邻市区地理的优势,着力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村,建设长治市休闲后花园;
神头村以红色为基调,依托“神头岭之战”遗址优势,打造神头之战纪念园景区、神头红小米等产业名片,建成红色文化旅游胜地;
西靳村以蓝色为基调,依托高标准设施蔬菜大棚、光伏发电项目,打造数字乡村新标杆;
西流南村以绿色为基调,以“青山绿水”为主题,打造“一渠”“一街”“一带”景观集群,形成山水田园旅游地标品牌;
…………
金秋时节,行走在潞城区的广袤田野上,一幅绿水青山、秋收农忙的丰收图徐徐展开。
这是潞城区以和美乡村建设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各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的真实写照;更是潞城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全新升级,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建设宜居宜游宜业和美乡村的具体实践。
今年以来,潞城区通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系统观念,区、乡、村三级联动,全面统筹,推动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等领域全面提升。
区级高位推动,形成以卢医山森林公园为点,浊漳河、旅游慢道、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为线,20个拟建精品示范村为面的“点线面”总体布局;乡级明确路径,围绕“东部农文旅融合、西部种养加一体”发展思路,形成史回镇“中药材+食用菌”、潞华街道“葱米之乡”、辛安泉镇“农业强镇、康养名镇”等“一乡一业”发展路径;村级分类实施,首批4个精品示范村打造潞城对外展示的乡村名片,提档升级村和后续精品示范村建设作为典型化延伸,环境整治村常态化改善农村环境。
答好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考卷,潞城区踔厉奋发,矢志笃行。
乡村风貌展新颜 宜居家园入眼来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良好的人居环境,是人民群众的深切期盼,也是乡村发展的宝贵财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今年以来,潞城区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切入点和先手棋,直面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农村环境问题,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各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秋日的阳光洒落在辛安泉镇西流北村,放眼望去,宽阔的柏油马路干净整洁,两侧的墙体彩绘栩栩如生,庭院内外干净舒适,基础设施便利完善,处处彰显着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喜人变化。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庆军介绍:“自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以来,积极引导群众定期清理房屋周边的杂草和垃圾,不留卫生死角,促使广大群众从受益者转变为建设者、参与者、监督者,共同营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
人人参与,共同治理,家家受益,村民们俨然达成共识,纷纷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孕育着西流北村奔向乡村振兴的广阔前景,让浊漳河畔的小小村落成为无数人的精神寄托与归宿。
今年,该区不断加快补齐水、电、暖、路、网等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实施5个乡镇、18个村、16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工程,全区农村供热总面积突破1200万平方米,实现清洁取暖村占比85%以上;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和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124个村的水价全部从高于3元/立方米降至3元/立方米以下,减轻了农民负担;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市场化运营,垃圾清运率由70%提升至98%。同时,加大人居环境整治、绿化美化、排污治污等工作力度,一场从环境到生产,再到生活、生态的深层次变革持续推进,一幅幅“青山镶嵌故土,绿水环抱家园”的生态宜居画卷正在被一笔一笔描绘。
支部建设聚力量 提振党员精气神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咱村机动地中有部分适宜机械化耕作,党员参与义务劳动是有积分的。”
“是啊,主动帮扶困难群众、维护环境卫生等都算积分。这种方式鼓励大家继续做实事,值得点赞!”
成家川街道黄池村党员们口中的积分,正是该村多年来坚持推行的党员积分管理制度。
小积分激发大活力。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党员、党员看支部。黄池村党支部牢固树立“抓党建、促治理”理念,不断夯实党建基础,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提升支部战斗力与党员素质。为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该村积极推行党员分类积分制管理,将党员履行基本义务、参与组织活动、服务基层群众等情况,作为积分的重要依据,并纳入全年目标任务考核。考核优秀的,党支部会在先进评选、内部提拔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黄池村创新实施“党群连心田”党建标志性工程,党员们在党群连心田进行义务劳动,秋天丰收的农作物归群众所有,以党员带动群众结成“党群致富共同体”。“全村党员群众义务参与党群连心田的田间管理,不提要求,不讲条件,不计工分,自觉自愿,在劳作中,增强了党员群众共谋发展、共创美好生活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国伟说道。党员积分管理、党员教育管理……一系列举措让党员心中有责任、肩上有担子、干事有激情、工作有动力。
今年,该区通过构建完善的党建体系、注重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以及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有效提升了全区党建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为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供了坚强保障。
集体经济在壮大 铺就产业振兴路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振兴有特色。
今年,潞城区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过程中,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两山”理念,统筹好乡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努力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实现“美丽田园”和“美丽经济”的双重效益。
“我们依托旅游慢道自行车驿站,引进长治市毓芳园文化旅游公司,以村集体和公司合作的模式,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慢生活体验园。”西流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庆祥介绍,“在毓芳园,游客可以享受乡村游带来的休闲自在。”
靠着如画的乡村美景,西流南村还成功承办潞城区首届桃花艺术节、红色乡村骑行游、正月十五赏花灯等活动,独具特色的“文旅+”产品,满足游客多元化文旅消费需求,同时进一步叫响西流南村美丽乡村品牌。
荒沟变景点,打造“青葱乐园”;农特产品由“初”转“精”;彩灯产业扮“亮”乡村……以绿色为基调的西流南村把发展产业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根本方法,按照“农业+文旅+加工”多种经营模式并行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优农业、休闲旅游、民俗文化产业,实现“群众得实惠、集体有收益”的目标,有力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全区引领夯实基础。潞城区坚持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出台以奖代补政策,撬动资金杠杆,争取中央债券、省市奖补资金等5000万元,配套区财政5000万元,带动企业、主体投资1亿元,推动香菇、大葱、高粱、中药材、设施蔬菜、旱地西红柿和冬播谷“6+1”特色产业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建成大葱产业园,全面补齐育苗、加工、销售、体验全产业链条,年产值实现8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引进香菇制棒自动化生产线,建成全省唯一的集制棒、养菌、出菇、保鲜、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综合示范园区,辐射带动全区5个乡镇、22个村建设香菇棚200多个,香菇年产量超过4000吨,产值达到4000万元,带动10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近期,一批优质菌棒远销韩国,开辟了海外新赛道,香菇产业成为具有潞城特色的重大支撑产业。全区134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近1.5亿元,经营性总收入近9000万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5.6%、34.5%。
红色基因传承好 宜居宜游美乡村
在融场景与声光电于一体的微子镇神头村神头之战文化中心,沙盘动画影像、实景再现等复原了当年的战术安排,完整展示了神头岭伏击战经过,让一段段扣人心弦的红色故事穿越时空缓缓“走来”。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神头村着力打造“红色文化”这张名片,以红色旅游撬动乡村发展,利用村委会大院闲置空间建成两层旅游民宿,满足游客基本食宿需求;以神头之战纪念园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双筷子易折断,十双筷子抱成团。村民们不等、不靠、不要,全村群众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合力共建宜居宜游宜业的和美乡村。”神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魏引堂说。
在感叹家乡变化如此之大的同时,村民们也琢磨着发展本村特色产业——“神头红”小米产业。依托神头岭这片红土地,村民种植1000余亩谷子,还建起小米加工厂,拓宽致富路。
“我们村将继续努力推动‘千万工程’实践再深化再提升,讲好红色故事、拓宽增收渠道,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魏引堂对神头村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同样,黄牛蹄乡的土脚村也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的村庄,仅潞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就有13家单位、14座院落。为让更多人了解村里的红色故事、传承好革命精神,该村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从中汲取养分和智慧,以红色精神激发绿色发展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土脚村以潞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为核心,结合乡村民俗文化,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修缮村里的窑洞院落与古宅,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让游客在接受红色教育、感悟红色精神的同时,还可以观赏窑洞古民居、品尝农家饭菜、体验农耕生活,领略自然风光的诗情画意。
当下,土脚村正沿着“党建引领+红色教育+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昂扬前行,不断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承载力,在产业发展中迈开大步子,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和美乡村绘新景 书写振兴新答卷
宽敞明亮的大厅、干净整洁的地面、崭新的桌椅餐具,还有温馨的墙面装饰,为黄池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食堂增添了不少人文气息。每天中午,食堂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前来就餐的老人们坐在一起边吃边聊,乐享“舌尖幸福”。
今年以来,黄池村始终以人为本、为民造福,党员干部以“干”字当头、“实”字托底,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奋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新画卷。
环境更宜居,生活更便利。为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保障水平,该村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为出发点,将村空置小学改造成日间照料中心,打造棋牌室、阅览室和多功能活动区,为老年人提供休息、娱乐、阅读等全方位服务,助力老年人生活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享”“老有所乐”。
今年,潞城区坚持把解决急难愁盼、不断满足群众意愿作为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一老一小一呼叫”惠民工程;建成长治市大健康公共服务基地,在城内9个社区开展康养模式试点,并逐步向全区各村推广;引进紫丹教育集团,建成全省首家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展嵌入式托育服务,打造“5分钟托育服务圈”;建成全省第二、长治市首家人力人才资源产业园,打造全省最大的呼叫基地,带动农业转移人口1000多人就业;常态化开展送戏下乡,举办甩饼文化节、花朝文化节、越野摩托车大赛等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潞城区翟店街道寨上村被评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微子镇神头村被授予“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称号,并于去年成功创建3A级旅游景区;辛安泉镇西流南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等称号。
西流北村、崇道村、北村、西靳村、张家河村、南流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来,潞城区呈现出村村景不同、村村风韵浓的新景象。如今,一个个生活宜居、环境宜游、发展宜业的和美乡村正阔步向人们走来。
新征程,再起航。潞城区将继续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生态优先、民生为先、项目争先、实干当先,把各项工作举措落细落实,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加快绘就新时代和美乡村新图景。 (10月21日山西经济日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