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  |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热点查询:潞城潞城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潞城要闻

奋力谱写人民满意教育新答卷

——长治市潞城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综述(2023年)

 时间:2024-02-05 09:58       大    中    小      来源: 潞城新闻中心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一个承诺,一以贯之。

走好改革创新路,探索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一个目标,一抓到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教育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定扛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以高远站位、宽广视野、深邃眼光,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加快构建公平优质教育体系,全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硕果累累。

高位推动·把准教育改革新航向

一年来,体制机制改革成为我区教育事业发展的主题词,系统上下紧紧围绕“用改革解难题、向改革要质量”的总体思路,破局解困,革故鼎新,行稳致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主持召开教育方面的会议,多次深入教育部门考察调研,立足长远谋全局,集中精力抓大事,大手笔投入,大动作改革,制定出台了《潞城区2023年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要点》,为潞城教育改革发展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并从政策、经费、队伍等方面,全方位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制度支撑。普通高中集团化办学、学前教育合作办园、幼儿园暑期托管、强化队伍管理、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探索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创新普职融通育人模式、实施“放心午餐”常态化管理、保障“双减”政策落地等一揽子深化教育改革的亮眼举措,吹响了我区创新探索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彰显了党委、政府念兹在兹的重教情怀,为我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十足底气。

优化供给·资源共享取得新突破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让每个孩子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让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是党和国家为人民办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目标,坚持学前教育抓普惠、义务教育要均衡、高中教育上水平、职业教育提质量、特殊教育促规范,着力推动全区教育从“能上学”向“上好学”转变,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2023年,按照“试点先行、稳步实施”的原则,采取“公办幼儿园+全权托管”的模式,大力推动婴城、天脊幼儿园与紫丹教育集团开展试点合作办园,不断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推动天脊小学和五里后小学联盟办学,将辛安泉寄宿制学校搬迁至原辛安泉中学,整合原店上、河湃、李家庄3所小学,组建河湃寄宿制小学,搬迁至原店上中学,对乡村教育资源进行了优化重组。启动实施了普通高中集团化办学,整合原潞城一中、潞城四中,组建潞城中学教育集团,形成“一个集团、两个校区、分校管理、资源共享”的中学办学新体制,力争实现高考吻合率和总成绩“双提升”。区职业高中成功引进2家知名企业,重点打造6个品牌专业,组建3个普职融通班,招收学生100余名,大力推进普职融通育人模式改革,通过资源共享、课程互通、教学互访、学生互动等方式,积极构建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高中阶段人才培养新模式。制定《长治市潞城区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选聘了特教学校校长,进一步通过人事制度改革盘活了特教资源,推动我区特殊教育上水平、提质量。

尊师重教·队伍建设有了新提升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乎未来。一年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教育系统进行考察调研,并召开座谈会,要求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牢牢抓在手上,全区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进一步弘扬,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推进,为构建优质公平教育体系配上了“强劲引擎”。管理体制改革为队伍“提质”,高规格出台了《潞城区教育系统人才发展六条措施》,不断拓宽招才引才渠道,年内通过公开招聘、“三支一扶”等多种形式补充新教师82名。依据《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要点》,制定了涵盖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选聘农村教师进城、教师岗位编制设置3方面5项人事管理制度,推动22人进城任教,33人交流轮岗,公开选拔区直小学校长1名,选聘乡镇中心学校校长3名,选聘校级领导11人,调整校级领导11人。同时持续深化校长职级制管理和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形成了鲜明的教育用人导向,建立起科学有序、运转高效、充满活力的教育人事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激发了队伍内在活力。培训培养机制为教师“赋能”,构建起“国培省培引领、市培区培主导、校本培训补充”的多层级培训体系,累计187名校长、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2271名教师参加全员培训。2023年7月组织全区100余名中小学校长、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在北村红色基地开展了为期5天的党建促学校治理集中培训,校长治校能力、教师育人水平大幅提升。奖励激励机制为教师“助力”,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评选优秀教师156名,每人奖励2000元,向学校发放教育奖励基金250.2万元,同时实现教师“免费体检”“免费乘坐公交”全覆盖,为教师队伍注入强劲动力。

夯基赋能·素质教育迈上新台阶

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一年来,教育系统上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五育并举、三全育人”融合培养体系,不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质量承办了2023年我区全民阅读启动仪式和长治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成功举办了全区素质教育成果展示,“六一节”“教师节”文艺晚会,联合区科协举办了科普主题体验活动,联合团区委举办了全区2023年十八岁成人礼,恢复举办停办了17年的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一年来,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向社会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2023年高考,全区一本达线率19.26%,创历年最好水平,600分以上高分人数达12人,较2022年翻了一番,11人被C9和985高校录取,潞城中学的付博韬以664的高分名列各县区高中第一名,达线北大医学部裸分录取分数线658分。职业高中大文大理二本达线5人,达线率8%,对口升学达线20人,达线率27%,比2022年提升14个百分点。3名学生被评为省、市“新时代好少年”,4名教师、16名学生在省第十七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等级奖,17件科幻绘画作品荣获第37届长治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级奖,4个学生团队在长治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获等级奖,17所中小学、幼儿园被评为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成效突出实践学校”,2所学校被评为“全国围棋特色学校”,2所学校被评为“山西省防震减灾示范学校”,1个研学基地被评为山西省深化省校合作大学生实习实训示范基地,4所学校被评为“长治市文明校园”,1所学校被评为长治市劳动教育实验学校。

多措并举·教育民生发生新变化

人民教育为人民。潞城忠诚践行教育的公平性和惠民性,多措并举,为广大少年儿童撑起一片教育的蓝天。“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就是要把暖心的政策、惠民的措施,落实到群众心坎上。普惠托育初见成效。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将大力发展托育产业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和民生实事清单,着力破解“养”的难题,全力提升“育”的质量。在引进紫丹教育的基础上,依托山西省托幼托育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紫丹教育小象湾托育中心,在婴城幼儿园和天脊幼儿园分别开办嵌入式托幼服务中心,共设计托位150个,入托幼儿22人,助力打造百姓家门口的“5分钟托育圈”。“放心午餐”全面覆盖。聚焦人民群众对教育服务能力的新期待,在5所区直小学实施“放心午餐”,惠及学生400余人,同时新增贾村、新华2所乡村小学午休学生“营养点”享受营养餐补助计划。教育资助公平精准。严格落实教育资助政策,修订《潞城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实施办法》,确保做到资助政策全覆盖、资助管理更精准、资助育人见成效。2023年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797人次,涉及资助金额323.1万元,帮助2382人办理了助学贷款,贷款金额2171.2万元,帮助70人享受了滋蕙计划,资助金额 4.55万元。闲置校舍充分利用。制定《长治市潞城区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校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升教育系统闲置资产使用效益。截至目前,完成26处闲置校(园)的有效利用,占48处总闲置校(园)的54%,其中店上中学等4所学校优先继续办学,三井小学等22所学校由政府、村委及企业开展公益性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真正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教育改革带来的实惠。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站在新的起点,潞城教育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担负“强国有我”使命,努力构建公平普惠、优质多样、充满活力的教育体系,为加快“一区两地”建设,全方位推动潞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