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  |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热点查询:潞城潞城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潞城要闻

有戏·有喜

——潞城“擦亮”上党落子戏曲品牌的不懈追求

 时间:2023-08-03 11:04       大    中    小      来源: 潞城新闻中心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论述精辟、催人奋进,成为潞城有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文化,纯洁精神家园,激发澎湃动力,它是一根线,将回忆与展望串联,将过去与将来相连。

“航拍”潞城,全区上下正按照省委对长治三个“干在先做示范”重要要求,使出“一座城、一群人、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的劲头,锁定“一区两地”的目标(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先行区、晋东南城镇圈人才聚集地、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生态怡居地),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集聚创新要素,强化项目支撑,加快动能转换,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碳基新材料、医药及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现代物流、新能源、固废综合利用、现代服务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项工作都呈现出新动能加快成长、韧性活力不断彰显的积极态势。

解码潞城,这个三仁故里,确实底蕴深厚,风姿绰约,光环缠绕。如果用文化的视角来审视,“戏曲之乡”这四个字,最为光彩夺目,引人注目。

久负盛名“根子深”

千年历史为潞城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说潞城为“戏曲之乡”,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捕风捉影,而是有“硬核支撑”。

第一,从戏曲分类种类来看,分支众多。潞城的戏曲种类较为丰富,戏曲艺术不断开枝散叶,像上党落子、上党赛社、上党梆子、干板秧歌、上党乐户、八音会吹奏等,这些都是戏曲的“家庭成员”。在这些“家庭成员”中,尤其以上党落子、上党赛社久负盛名,甚为“壮实”,2008年6月,这两项登上了国家级非遗的“宝座”。

第二,从对外交流展示来看,见过“大世面”。

2021年7月15日,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0年度资助项目名单公布,潞城区创作编排的上党落子戏曲《烽火太行花》榜上有名。

2016年7月,传统古装戏《朱元璋斩婿》及新编现代戏《拜师》,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精彩的编排,感人的情节,引发首都观众的热烈反响,阵阵掌声。之后在京城,邀请戏曲界的“大咖大拿”,就上党落子的振兴与传承进行了研讨。

2016年8月,全国各地的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培训在晋中开班。其间,戏曲《拜师》为受训的大学生村官进行了展演,增强了他们扎根乡村、服务百姓的决心。

2019年9月23日晚,受省文化和旅游厅之邀,潞城红旗剧团携上党落子折子戏《朱元璋斩婿》和《清风享》亮相第二届山西省艺术节,并参加了第十六届山西省“杏花奖”评比展演。

第三,从获奖层次档次来看,收获颇丰。潞城致力于精品剧目的创作,以潞城农村修路为原型,创作的现代戏《大路通天》,获得山西省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接着,事隔数年后,以潞城的地方产品——唐宫悦酒为原型,创作的历史剧《唐宫悦》,再次夺得山西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第四,从保护传承力度来看,不遗余力。编撰了丛书《潞城戏曲》,向中小学校、图书馆、书店、文艺演出团体、档案等单位赠送赠阅,引导人们体验上党落子的风骨风韵。专门著书《上党赛社》,予以传世立传,该书分上、下两册,邀请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这样的重量级人物担纲学术顾问,编辑成员达47人,可谓编辑阵容强,录入资料全,洋洋洒洒1072个页码,将上党赛社描述得清澈见底,意味深长。几经努力,潞城的红旗剧团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上党落子)传承单位,剧团演出台口不断,受邀不断。走进乡村,每年送戏下乡300场左右,这既满足了民愿民盼,也是致力于让上党落子永葆“青春活力”的有效形式。

第五,从群众喜欢程度来看,一往情深。潞城的乡村庙会,用上党落子戏助兴,是“必备标配”。商业广场落成,商业住宅区封顶,“主家”都要以文艺演出的形式来庆祝,祝贺形式毫无疑问,都是唱上党落子戏。潞城的春晚上上党落子的唱腔不绝于耳。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表彰名单中,能够找到戏曲表演者。元宵节上党落子戏曲展演,人气爆棚。潞城戏曲协会、戏剧家协会异常活跃,活动不断。潞城的“戏窝子村”,不止三两个,也不是十个、八个。群众对于上党落子戏,可以说钟爱有加,情深意浓。

墙里开花墙外香

近朱者赤。上党落子戏曲,作为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组成部分之一,屡屡得奖,屡展风采,受到青睐,不仅“墙里开花墙内香”,而且显出了“墙外香”的溢出效应,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促进作用很明显。戏曲演员德艺双馨,戏曲工作者敬业执着,使全战线深受感染,大家兢兢业业,知重负重,创出了不凡的业绩。

2022年度,潞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被评为“长治市四星级中心”。在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网上评估考核中,荣获全省第六。“小院讲堂”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山西省第二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微视频《小院讲党史“七一”重要讲话进基层》,被省委宣传部授予2021年度优秀理论宣讲微视频。调研文章《潞城宣传思想队伍建设》被省委宣传部评为2021年度全省二等奖。“学习强国”潞城融媒号2022年9月运行。2023年6月30日,在长治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强素质   展风采   促提升”评比大赛中,潞城获得二等奖。可以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可圈可点,亮点纷呈。

融入日常再弘扬

包括戏曲在内的文化作品,是连通历史与未来的“精神纽带”,是延绵潞城文脉、展示潞城形象的有效路径。守摊保本,不是潞城人的风格。如何弘扬戏曲文化,怎样利用戏曲这张亮丽名片,来助推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加快潞城“一区两地”的进程?对此,潞城胸中有谱、心中有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借北京市朝阳区对口支援、对口合作的东风,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深刻把握特点规律,把牢正确方向,坚持守正创新,以戏曲为媒,用戏曲搭台,为群众提供更多休闲化、特色化、体验化文旅康养新产品,留住本地消费,吸引外来消费,全力营造良好的文旅康养体验氛围。

第一,将戏曲融入康养项目建设,让戏曲为晚年生活增韵味。康养项目不是“凝固体”,而是传统和现代交相辉映的“融合体”。发展康养产业是潞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适应养老市场需求,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对于康养这一新兴产业,潞城捷足先登,早谋划,早起步,早动手,把沿卢医山、东南山、西南山、北庄一带,规划为康养产业带,积极实施,积极推进。目前,长治市大健康公共服务基地、卢医山康养城、翟店蓝绿双城桃花源,这三个康养项目,都有一定的雏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23年9月,卢医山康养文化推广大会即将启幕,这个推介会,拟定的活动板块有;康养产品展示,康养文化体验,康养健步游,康养美食节,计划邀请长治市各县区的康养及医药相关企业机构参加。未来3——5年,潞城将依托独有的交通优势、生态优势、气候优势、地理优势,依托上面三个项目,推动康养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发展,抢先占领长治乃至山西省、中原地区养老产业制高点,积极培育南太行医养康养以及实训基地品牌。在这些康养项目的成长壮大过程中,将戏曲元素融入其中,步步跟踪,年年实施,让戏曲为潞城康养增色彩、增韵味。

第二,将戏曲融入3A景区创建,让戏曲为景区游客增情趣。2023年,潞城准备重点打造三处3A级景区,这三个景区都具备相当规模和良好基础。可以说,创3A条件成熟,恰逢良机。

一是神头岭伏击战遗址公园。神头岭战发生在1938年3月16日,这是八路军“巧用地形、围点打援”的经典战役,被列入了我国军事院校教材,因此很有教育意义。

二是八路军总部北村旧址纪念馆。八路军总部于1938年10月25日——1939年7月8日,在北村驻扎长达256天。就是在这里,老一辈革命家酝酿讨论了“百团大战”决胜千里的决策部署,将抗日烽火点燃太行乃至华北广大地区。该纪念馆红色革命故事生动丰富,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场所。

三是潞宝乡村工业园。依托潞宝工业园区及枣臻化工厂旧址等优势资源,差异化打造以工业为主导的集科普展示、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工农文创旅游区。

与此同时,以3A景区创建为契机,继续打造三条旅游线路:一是神头伏击战遗址公园——西流南青葱乐园——南流天河飞瀑景区——原起寺——潞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李庄文庙、武庙;二是南舍牡丹花都特色小镇——贾村赛社文化——羌城民俗文化街——寨上醋博园;三是潞宝工业园区——八路军总部北村旧址——龙泉山庄——曲里赵树理文学创作基地,努力培育叫响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

第三,将戏曲融入学校育人过程,让戏曲为学生成长增“营养”。戏曲后备人才,从娃娃抓起,从少儿学起。托育问题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福祉,日渐成为众多育龄家庭的刚需。潞城区托幼托育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是全省首个托幼托育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这一实训基地以品牌为立足点,融托育中心、母婴中心、社区养育中心、托幼一体、行业人才培养输出、托育产品、线上系统7大运营板块于一体,逐步构建“新婴幼一体化产业”运营模式,完善产业链条,加强产业配套,提升行业服务,着力打造体系完善、公平普惠、优质均衡的托幼托育工作样板,让越来越多的家庭享受到高质量的普惠托育红利。

该实训基地的建设共分四期,其中:一期是小象湾托育中心,于2020年4月开工建设,重点布局课程研发、托育机构运营指导、托育人才资格认证、母婴中心等各种业态的实体运营中心,并于2022年9月投入使用;二期在基地南侧,布局建设人才公寓,主要为培训和实训学员提供食宿服务,前期工作基本完成,9月份开工建设;三期在基地北侧,重点布局“加油妈妈”创业指导中心,年内开工建设;四期在基地东侧,主要规划建设儿童体能主题公园,正在加紧建设。在托幼托育机构,在孩子的认知范围内,组织一些趣味活动,让孩子认识戏曲脸谱,聆听戏曲音乐,喜爱戏曲服饰。

常态化开展“戏曲进校园、国粹传后人”活动,把传统戏曲文化作品带进校园,拉近戏曲与孩子们的距离。组织演员为学校师生介绍戏剧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们初步了解戏曲的形成、影响与戏曲表演的特点等知识。演员们上台,为学生们展示不同行当的经典剧目表演。选派鼓励学生们上台与青年演员们互动,学习戏曲表演基本动作,体验戏曲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激发浓厚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让戏曲焕发青春活力。

第四,将戏曲融入剧院设施建设,让场所为百姓赏戏增席位。潞城红旗剧团非遗展演剧院加快建设。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剧场、排练厅、化妆室等。目前项目已完成可研批复和初步设计批复,取得土地预审和选址意见书,正在办理土地手续和林地占用手续。

第五,将戏曲融入节庆会展活动,让戏曲为培育市场增人气。通过节庆活动、会展经济,来聚合人气,拉动消费,培育市场。不管那个节庆活动,上党落子戏曲,必不可少,不可或缺。

尽管四季轮回到酷暑七月,但提起今年春节、元宵节期间的文化活动,仍值得回味。白天游花车,晚上看花灯,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表演、戏曲票友大赛、农产品展销会、企业招聘等活动,更有独具特色的各种美食,年味十足,人气很旺。每到晚上,夜幕降临,大街小巷灯光璀璨,排排彩灯熠熠生辉。在世纪广场,“九曲黄河灯阵”引来上千市民排队夜游祈福。夜色下的西流南村,一盏盏村民手工制作的彩灯,组成了灯的海洋,光的天地。在摩坊金街内,大家边逛商场、边吃小吃、边看节目。南华公园里,居民们赏花灯、猜灯谜,享受小城惬意生活。“两节”期间,翟店街道寨上村这个传统古村落彻底“火”了一把,在这里举办的首届寨上民俗文化艺术节上,既有上党戏曲、鼓书、手工花灯、晃杠、秧歌、高跷、旱船、舞龙舞狮等民间艺术表演,也有射箭、投壶、骑马、秋千等传统的游戏项目,还有滑索、悬空桥等游戏体验活动。大礼堂和摩坊金街外,连续数日的精品戏曲依次上演。在世纪广场,“潞通杯”2023年全民K歌大赛现场,实力唱将一展歌喉。

“两节”的红火劲未平,“五一”甩饼文化节又起。驴肉甩饼,酥嫩可口,潞城的“标签符号”,给人以“无尽的饥饿感”。“五一”甩饼节期间,组织了甩饼、康养护理、呼叫服务、戏曲、快递、物流、小区物业管理等七大行业的人才技能大赛。主场设在潞城的金威购物广场,从金威购物广场到北村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五一”假期的五天,每天都有免费的公交车来回往返,免费接送“食客吃货”到北村八路军总部旧址,参观打卡。潞城文博馆的同志说,“那几天,我们的工作人员,晚上不能回家,就是因为游客多,人流量大。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提升纪念馆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同样,按照这样的设计,还向神头岭伏击战遗址公园派出了免费的公交车。“五一”期间的甩饼节,确实是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熙熙攘攘,达到了预期效果。

办会展,演戏曲,提消费,潞城持续发力。总结春节元宵节期间办活动的经验,借鉴“五一”甩饼节的做法,不断弥缺补漏,把会展经济作为戏曲展示的舞台,作为擦亮甩饼招牌的平台,作为积聚人气的最优选择,作为拉动消费的路径,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让人气更旺,烟火气更浓。

落在实处干在前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政策,只有在实干中才能见效;一切规划,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变现”。潞城,抢抓机遇机会,正视困难挑战,锁定关键环节,持续弘扬戏曲文化,致力于将“嘴上说的、纸上画的”变成“手上干的、具体做的”,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所定蓝图变为现实。

第一,深入调研不飘浮。深入现场,沉到一线,调度服务,主动做好项目的全流程服务和全要素保障。帮助有问题、有困难的老板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以务实作风和有力举措,交上兴文旅、兴康养的优异答卷。

第二,解放思想不止步。把先行先试、开拓创新贯穿于工作始终,变路径依赖为模式创新,变事事找惯例为大胆创先例。积极对接上级,抓住一切机会,利用一切资源,想方设法争取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奋力在文旅康养项目的重点环节突破争先。

第三,担当实干不推托。发扬“四敢”精神,营造“四敢”氛围,持续强化敢于担当、狠抓落实、一抓到底的鲜明导向,下沉一线,督帮一体,全程跟踪,现场办公。安排的事情和部署的工作,事不过夜,马上就办,快速高效推动文旅康养产业创出新局面,把“戏曲之乡”这张名片擦得更加鲜明亮丽。坚持传承与创新交融,经典与新韵齐唱,扎实推进戏曲的传承保护、人才培养、作品创作,在古今之美辉映中,共襄艺术盛宴,唱响时代赞歌,为“一区两地”建设鼓舞士气,出力添彩。          (图  郝震  刘海良  王鹏  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