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00014349/2023-67393 | |
发文字号:潞城政办发〔2023〕31号 | 发文时间:2023-12-27 |
发文机关:潞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公共文化 |
标题:长治市潞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长治市潞城区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 |
主题分类: | 发布日期:2023-12-27 |
图文解读:《长治市潞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长治市潞城区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有关单位:
《长治市潞城区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长治市潞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2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长治市潞城区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示范区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山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治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通知》(长政发〔2022〕15号)《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长治市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长政办发〔2023〕34号)等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立足1个总体目标,围绕5大重点行动,落实12项具体任务,强化5项保障,制定长治市潞城区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指导未来三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工作。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把握“七个着力”重大要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为驱动力,形成布局均衡、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增强公共文化供给能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全区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品质发展
坚持人民性原则,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首创精神,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着力提升潞城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品质。
(二)坚持文化为基,推动特色发展
以地域文化为根基,因地制宜、深入推进潞城特色文化元素的挖掘、提炼,加强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潞城文化”贯穿到公共文化服务各项工作当中,打造专属公共文化符号。
(三)坚持全域战略,推动均衡发展
积极融入全省“十四五”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新格局,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统筹资源、科学布局、均衡配置,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完善提升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坚持创新引领,推动融合发展
以创新发展为驱动力,提高公共文化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动非遗传承与旅游、红色文化与旅游、文化与旅游公共服务等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建立潞城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新局面。
三、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全区实现公共文化设施高效运行,文化品牌高品质呈现,文化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数字化服务水平更高,社会化发展成效显著,人才队伍更加完善,公共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更加紧密,公共文化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织密优化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打造10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个街头文化站点,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 5000 平方米;文化志愿服务蓬勃发展,每万人口文化志愿者数量不少于 600人;数字化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数字资源更新量超过1000TB;全面落实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开展社会化运营工作;公共文化和旅游充分融合发展,达到“宜融则融、能融尽融”。
四、五大行动十二项重点任务
(一)设施提质行动
持续优化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织密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1.继续优化布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推进图书馆新馆高效运营。按照《山西省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标准(2023年版)》提档升级一批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争取省级彩票公益金新建、维修一批乡村舞台,对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公共文化设施老旧设备进行维修更换。(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各乡镇、街道)
2.“四个路径”推进新空间建设。一是联合建设。与辖区内实体书店、自习室、公园广场、企业、社会组织等联合,以合作、共建、冠名等方式共同运营、建设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二是嵌入式打造。在商圈、景区游客中心、民宿、体育场馆、博物馆、纪念馆等综合体内部开辟出一块独立区域,通过空间改造设计建成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三是提档升级。对图书馆、文化馆、文物博物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功能布局进行改造、拓展功能,建设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四是融合打造。推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的共建共享。3年内,新增10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文旅局、区体育中心、区招商(商务)中心、区园林环卫中心,各乡镇、街道)
(二)品牌点亮行动
以全民艺术普及、全民阅读、群众文化活动和戏曲文化传承等方面为着力点,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
3.配合打造“悦读长治”全民阅读推广品牌。图书馆与学校、机关、企业、军营、社区等结成阅读共建联盟,同时将新型阅读空间纳入“悦读长治”阅读服务网络。区图书馆要围绕“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院”“中国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展示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主题,每月配合举办一项主题阅读活动,每年底积极参与市图书馆举办的优秀读者分享交流活动。(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文旅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文联)
4.打造“百姓舞台秀”街头文化站群品牌。推进建立健全潞城特色的街头文化站群管理机制,为群众街头表演提供规范化管理指南,至少打造出2个街头文化站点。(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区园林环卫中心、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潞城大队)
(三)数字化升级行动
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提升各文化场馆的使用率,为广大群众提供质量更高、范围更广的数字文化服务。
5.完善博物馆数字化体验。持续推进区文物博物馆展陈工作,运用前沿技术建设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通过“文物数字化”和“知识传播”并行模式,增加展览的体验感和互动性。(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区文物博物馆)
6.实施“智慧图书馆”工程。结合总分馆制建设,积极推动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平台服务器、存储器等硬件设施提档升级。打造基于公共图书馆联通的数字化服务平台,推进“一站式”阅读服务功能。推进数字终端设备建设,配置自助办证、自助借还、数字阅读资源设备。推进古籍、红色文化资源等数字化转化,建设“地方特色数据库”。区图书馆充分利用移动客户端及微信公众平台,持续开展主题电子图书荐读、阅读平台推介、阅读推广等活动。(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各乡镇、街道)
7.推进城乡数字文化馆站互联互通。区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要积极与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山西公共文化云平台及长治市特色艺术类专题数字资源库实现戏曲数字资源共享。区文化馆、各乡镇(街道)要分别配备完善的软硬件系统,与市文化馆形成联动的直播体系。建立文化馆线上数字平台,通过平台完善活动发布、用户预约、扫码签到、用户参与、用户评价、活动推送等功能。(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各乡镇、街道)
(四)社会化提升行动
践行政府主导与市场推动的“双引擎”前进机制,实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志愿补充”模式。
8.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严格执行《山西省部门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明确承接主体条件、购买内容、绩效管理等要求,结合实际制定购买的具体项目和内容,并向社会公布。以政府购买的形式试点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运营,鼓励试点单位采取“连锁式”运营模式降低成本。(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文旅局,各乡镇、街道)
9.培育“四个一”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体系。一是健全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建立星级文化和旅游志愿者认证制度,推荐表现突出的优秀团队和个人参与市、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二是搭建全区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统一实现对志愿者的信息化管理。三是在现有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队伍基础上,引导更多文化团队和个人、自媒体博主、教师、学生等成为志愿者。四是打造潞城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并开展常态化、多样化的志愿服务。(责任单位:区文明办、区文旅局、区民政局,各乡镇、街道)
(五)文旅融合发展行动
推动公共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更好地实现文化赋能旅游、旅游传播文化。
10.推动非遗传承与旅游融合发展。串联各乡镇、街道非遗工作室或基地,开展研学教育实践活动,传习非遗技艺。做精以上党落子、布艺、根雕等非遗文创、手工艺品为主的系列产品,推出一批“来潞必买”文创伴手礼。(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文旅局,各乡镇、街道)
11.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将全区的革命遗址遗迹、红色文化故事、红色英雄人物等以诗词、雕塑、旅游演艺等方式融入革命文化纪念馆及景区,把优秀革命文化、太行精神文化内容纳入展陈展示、讲解体验。培育红色旅游精品研学线路,让红色旅游真正成为弘扬传承革命传统和文化的重要途径。组织文化专干、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能人、民间红色收藏家、少儿讲解员等参与红色文化旅游志愿服务。(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文旅局、区文物博物馆,各乡镇、街道)
12.推动文化与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推动具有旅游资源优势的乡村进行公共文化设施与旅游服务中心融合建设,设置游客服务中心、文史展示厅、文创工作室、非遗市集等板块内容。至少规划建成1个文化雕塑,推动成为文化与旅游公共服务专属标志。在商超、宾馆、驿站、民宿等场所设置以“悦读长治”为统一标识的书吧,作为图书馆服务点。将各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设施标识纳入旅游标识牌展示,方便游客就近体验公共文化服务。(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区招商(商务)中心,各乡镇、街道)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要把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由长治市潞城区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领导组统一指挥、调度三年行动计划工作。
(二)加强安全保障
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意识形态基础,严格落实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举办和文艺作品创作等的意识形态责任制,形成层层把关、层层审核的全过程管理机制,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各项工作任务。
(三)加强资金保障
将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重点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相对薄弱乡镇(街道)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及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拓展公共文化资金来源渠道。
(四)加强队伍建设
通过多种方式引进、丰富文化人才队伍,形成事业编制人员、文化志愿者等共同参与的格局。加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人员配备,加强人才培养工作,每年针对各类人才进行分级分类培训。
(五)加强宣传推广
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要创新宣传方式,加强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的宣传工作,通过成果展示、典型引导和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加大典型经验推广力度,调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