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00014349/2024-24257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2024-05-20 |
发文机关:潞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 |
标题:潞城菌棒漂洋过海到韩国 | |
主题分类: | 发布日期:2024-05-20 |
清晨,伴着机械的轰鸣声,位于史回镇小常村的潞城区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便开始热闹起来。
“滴——滴——滴”在产业园西北角一间仓库旁,工人师傅以十分熟练的操作,驾驶叉车将已打包好的上万袋菌棒依次装入一辆集装箱货车。
“这批菌棒准备出口国外,先被送到青岛港,随后搭乘货轮抵达韩国。”站在一旁的赵杰是潞城区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技术负责人,他紧紧盯着装车的每一个环节,关切又充满期待的神情,目送着第一批海外订单。
“目前我们销往国外的主要是一级菌棒,前期发菌很好,没有污染,质量过硬。”赵杰介绍说,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的一级菌棒,可以实现菌种培育过程中温、光、湿、气等要素的精准把控,再加上高标准的灭菌流程,菌丝洁白活力强,出菇质量高,一个个胖乎乎的菌棒得以从山西小县城出发,漂洋过海见世面。
近年来,史回镇以“千万工程”为引领,积极谋划产业项目,把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产业来抓,规划建设集菌棒生产和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综合示范园区,成为推动当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该项目从2023年7月开工建设,当年11月底建成投产。初夏时分,走进厂房内,机械轰隆隆运转,工人们有序忙碌,热气腾腾。“规模化、自动化、标准化,是我们的亮点。”赵杰介绍,他们的菌棒能够实现从制棒到灭菌,从接种到出菇的全程自动化。
走进制棒车间,几名工人正娴熟地将自动制棒机“吐”出的一个个菌棒整齐码放到灭菌架子上。“自动制棒机可快了,每台机子1小时可生产650根菌棒。”赵杰介绍,制棒完成后,菌棒将被送到高压灭菌仓进行长达15个小时的高温灭菌,经智能降温、接种、刺孔、恒温培养,120天后就成长为成熟菌棒。目前园区一天能生产近25000棒菌棒。
技术“上马”让食用菌成为史回镇的“常青”产业,更成为扩大产能的“最优解”。目前,该园区已发展食用菌出菇基地4个,建成食用菌棚200余座,年产鲜菇达3000余吨。
“自从建了产业园,这块荒地变得金贵喽!”赵杰告诉记者,产业园所在的这片地,以前都是农民的薄田,没有人敢想象如今这片地上竟能“长”出一个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产业。
“家门口能赚钱,为啥要跑出去?”35岁的郝云燕听闻园区招人后,便辞去江苏的工作回乡了,眼下,她一个月能拿到3500多元的工资。郝云燕说,回乡后既大大缩减了生活开支还能兼顾家庭,很满足。再加上园区生意越来越好,感觉日子特别有奔头!
有了产业,有了人,希望的田野上动能澎湃。
乡村振兴,是黄土地上绵延的梦想;红火日子,是千家万户共同的期盼。看着夏日阳光里那一抹抹鲜艳,赵杰的神情格外明朗。他说:“瞧着吧,等不了多久,这里又是一番新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