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00014349/2024-06666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2024-01-19 |
发文机关:长治市潞城区教育局 | 主题词: |
标题:2023年潞城区教育概况 | |
主题分类: | 发布日期:2024-01-19 |
2023年潞城区教育概况
一、基本情况
(一)机关概况:2018年11月,因撤市设区,潞城市教育局更名为长治市潞城区教育局,属区政府工作部门,为正科级建制。机关内设4个股室(共有19个工作组),分别为:综合办公室和安全股、计划财务和审计装备股、人事管理和思政股、基础教育和教育督导室(党办)。教育局下设事业单位3个,分别为:区招考中心、区教学研究中心、区教育发展中心。
(二)学校概况: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7所,其中幼儿园67所(公办园5所、村办集体办园48所、民办园14所),小学41所(含教学点7个),初级中学2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中学3所,职业高中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在校生总数27129人,其中高中学生4994人,初中学生5947人,小学学生11560人,特教学生102人,在园幼儿4526人。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1.87%,小学入学率、巩固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98.6%,高中毛入学率96.6%。
现有教师2373人,其中公办教师1990人,“三支一扶”12人,特岗教师19人,政府购买服务性岗位352人。全区专任教师1740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80人,中级职称教师757人,初级职称教师690人,未定等级113人。研究生学历60人、本科1460人、大专368人、中专(高中)53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7%。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潞城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紧紧围绕“用改革解难题、向改革要质量”的总体思路,聚焦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人民满意标准,坚持高质量发展路径,努力以“奋进之笔”答好“教育答卷”。2018年,我区高标准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认定,2023年荣获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成效突出实践区”称号,区教育局也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读书活动先进集体,山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长治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长治市脱贫攻坚模范工作单位,长治市先进单位,潞城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
(一)积极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为契机,对全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信息技术设备覆盖全区学校,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各类功能室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目前,我区正在按照《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进一步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愿望。一是采取“公办幼儿园+全权托管”模式,推动公办幼儿园与紫丹教育集团成功开展试点合作办园,创新提升办园质量;二是有序撤并小规模学校,优化重组教育资源;三是组建潞城中学教育集团,形成中学办学新体制,力求实现高考吻合率和总成绩“双提升”。
(二)大力提升各级各类人才培养质量。系统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面构建“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特色办学。先后有17所中小学、幼儿园被评为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成效突出实践学校”,7所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2所学校被评为“全国围棋特色学校”,1所学校被评为“山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4所学校被评为“山西省文明校园”。切实抓好教研联合体建设,深化轻负高效课堂教学改革,2023年高考,全区一本达线率19.26%,创历年最好水平,600分以上高分人数达12人,较2022年翻了一番,11人被C9和985高校录取,潞城中学教育集团一中校区的付博韬以664的高分名列各县区高中第一名,达线北大医学部裸分录取分数线658分,整体教学质量位列全市第一方阵。积极落实“双减”政策,不断优化课后服务内容,合理统筹时间安排,在义务教育学校实现各学段和有需求的学生两个“全覆盖”。积极开展“书香校园”“平安校园”“清廉校园”创建,高标准举办全区性中小学运动会等综合性文体活动,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有效提升了我区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三)持续增强教育服务地方发展能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战略布局,先后建成山西省托幼托育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长治市产教融合双创基地等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引进山西智拓诚科技有限公司、紫丹教育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形成了机械电子、托幼托育、汽车维修等一批有影响的品牌专业;与长治职业技术学院牵手合作,实现政校企合作办学、协同育人,职教学子在各级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职业高中办学特色不断彰显,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四)不断强化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障。一是教师队伍不断优化,高规格出台《潞城区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要点》《潞城区教育系统人才发展六条措施》,人才引育有了政策保障;构建起“国培省培引领、市培区培主导、校本培训补充”的多层级培训体系,教师素养实现了整体提升;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和教师“暖心”工程,实现教师“免费体检”“免费乘坐公交”全覆盖,队伍活力得到充分激发。二是就学环境不断优化,依托山西省托幼托育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紫丹教育小象湾托育中心,在婴城幼儿园和天脊幼儿园分别开办嵌入式托幼服务中心,助力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5分钟托育圈”;将特殊教育学校改制为公办学校,进一步盘活特教资源,提升特教质量;主城区5所小学“放心午餐”全面覆盖,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彻底解决家长接送难题;按照“公益性、教育性、服务性、便利性、自愿性”原则,开展学前教育及托育暑期托管业务。